00:00 / 00:00


创意描述
复制
头1(0-2秒·全景定帧):
满月夜的老式四合院,青砖灰瓦透着暖黄灯笼光,正屋门贴“阖家欢乐”红联,院里晒着蓝布衫(衣角垂着铜钱穗),石桌上摆着未收的茶盏(飘着半片荷叶)——一切像老照片般平和。突然,镜头剧烈震颤,灯笼光“滋啦”变成惨白,满月亮度骤升,边缘开始融化般扭曲,最终变成一张圆脸上嵌着三粒黑纽扣的“脸”,嘴角咧开弧度大到耳根(没有唇齿,只有深黑)。
镜头2(2-5秒·场景骤变+中景):
画面“撕裂”成两半(像被撕开的红纸),左侧仍留四合院残影,右侧已换成逼仄的老式厨房:土灶台上堆着白瓷碗(碗沿沾着暗红渍),蒸笼正冒白汽(汽里混着细黑的毛)。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正揉面,面团在她手里慢慢鼓胀,表面浮出细密的、指甲盖大的“眼睛”(眨动时流出透明黏液)。她抬头时,脸是四合院红联的材质(红纸褶皱,“阖家欢乐”的“阖”字笔画钻进她眼眶)。
镜头3(5-8秒·动态扭曲+特写):
老太太抓起灶边竹筷(共七根,突然齐根长出细鳞),往蒸笼里戳——蒸汽“轰”地炸开,里面没有包子,是堆成小山的、半透明的“手”(小指都朝后弯)。此时厨房地面开始“融化”,青砖变成黏稠的米浆,老太太的布鞋陷进去,露出的脚踝皮肤逐渐变成戏台脸谱的油彩(红黑交错,还在往下淌)。
镜头4(8-11秒·场景跳转+全景):
米浆漫过镜头,画面切至露天戏台:台上正演《贵妃醉酒》,旦角水袖翻飞(袖角缝着密密麻麻的铜铃,却发不出声),台下空无一人,只有第一排摆着七张长凳(凳面刻着“奠”字)。旦角转身时,头从脖子上“滑”下来(像脱臼的木偶),滚到台口——头的脸变成刚才厨房的老太太,嘴唇动着,说的话却从戏台柱子里传出(声音像揉皱的纸)。
镜头5(11-14秒·终极荒诞+细节收尾):
戏台顶的“天棚”突然塌落,露出的不是夜空,是四合院的青砖顶(灯笼还在,但光变成了绿色)。旦角的无头身体捡起自己的头,往脖子上安,却安反了(脸朝后,后脑勺对着观众,却能“看”到台下——长凳上不知何时坐满了纸人,纸人手里都捧着刚才蒸笼里的“手”)。最后一个镜头:纸人中间的长凳空着,上面摆着石桌上的那盏茶,荷叶已变成一只蝉(蝉翼上写着“阖家欢乐”被揉碎的笔画)。
【核心要求】:场景转换必须“无逻辑”(如四合院→厨房靠“撕裂”,厨房→戏台靠“米浆淹没”),每个场景的“正常元素”(灯笼、面团、戏服)要在3秒内完成“彻底异化”,色调随场景跳变(暖黄→惨白→油彩红→青绿),全程带轻微“胶片刮痕”特效,强化“熟悉场景突然崩坏”的荒诞冲击,符合抖音“3秒一个反转”的快节奏怪诞感。
Hailuo 02
提示词优化
768p
内容由AI生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