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者3716秋风萧瑟,枫叶与荻花在浔阳江头簌簌作响。我与友人下马登船,举杯欲饮,却无音乐助兴。酒入愁肠,离别之悲更浓,江面映着茫茫月光。忽闻江上传来琵琶声,我与友人皆驻足聆听,忘了归途。
邂逅琵琶女
寻声靠近,邀请她上船相见。千呼万唤后,她才抱琵琶半遮面现身。轻拢慢捻,试弹几声,未成曲调已饱含情思。弦弦低沉,似诉平生不得志;声声幽咽,道尽无限心事。
琵琶演奏
她先弹《霓裳羽衣曲》,再转《六幺》。大弦浑厚如暴风骤雨,小弦细腻似私语窃窃。琴声时而如黄莺啼鸣花间,时而如冰下泉水呜咽。突然银瓶乍破、铁骑冲杀,曲终时四弦齐响,如裂帛般清厉。
琵琶女自述
“我本是长安名妓,十三岁学成琵琶,曾是教坊头牌。年少时受尽追捧,钿头银篦击节碎,红绡不知收了多少。可岁月无情,兄弟战死、姐妹离散,容颜衰老后门庭冷落,只好嫁作商人妇。丈夫重利轻别离,上月去浮梁贩茶,留我孤守空船,绕船唯有明月与寒江。”
诗人感慨
“我去年离开长安,被贬浔阳,终日卧病在床。这里荒凉偏僻,黄芦苦竹环绕,唯有杜鹃猿啼作伴。今夜听你弹奏,如闻仙乐,顿觉耳目一新。请再弹一曲,我要为你写下《琵琶行》。”
共鸣与泪别
琵琶女听后,起身重弹,弦声更凄切。满座宾客掩面而泣,我这个江州司马更是泪湿青衫——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!
创作背景与主题
此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(816年),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江州,心境悲愤。诗中通过琵琶女与诗人的双重悲剧,揭露了封建社会人才埋没、官僚腐败的黑暗,同时抒发了自身无辜被贬的愤懑。全诗以音乐描写著称,被誉为“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”。
注:现代改写综合了多版本翻译的流畅性与意境还原,关键情节与意象均标注来源,如琵琶演奏的比喻、商人妇的遭遇等。
Hailuo 01-Director
提示词优化
720p
内容由AI生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