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:00 / 00:00


创意描述
复制
故事框架:《潮汐生万物》
第一幕:沉溺(
潮湿的南方工业城市,25岁的陈潮生蜗居在老城区的破旧出租屋。父亲早逝后他放弃摄影梦想,在海鲜市场替人搬运冻鱼。每日重复着被鱼腥味浸透的生活,直到在废弃造船厂捡到昏迷的流浪女孩阿昙。这个穿褪色红裙的少女随身带着泛黄的《海洋生物图鉴》,手背纹着昙花刺青,却记不起任何过往。
第二幕:共生
- 阿昙教会陈潮生用废弃玻璃瓶制作浮游生态瓶,两人在退潮后的滩涂捕捉发光的夜光藻
- 暗线:阿昙总在月圆夜失踪,某次陈潮生跟踪发现她在海底沉船处与座头鲸共游
- 转折:阿昙的真实身份是海洋科研世家的女儿,三年前为保护珊瑚礁数据死于科考船事故。现存的她是某种海洋能量凝聚的"潮间带幽灵",每到满月就会透明化
- 双线救赎:陈潮生重启相机记录濒临拆迁的渔村,阿昙借助他的镜头完成未竟的海洋生态档案
第三幕:永潮
- 暴雨夜拆迁队强拆百年灯塔,阿昙用最后能量唤醒海底荧光珊瑚群照亮航道,自己化作泡沫消散
- 五年后国际海洋摄影展,陈潮生以《潮间带记忆》系列斩获金奖,展厅地面投影着随潮汐涨落显现的阿昙剪影
- 片尾彩蛋:得奖作品中的某张照片里,玻璃瓶折射出的彩虹中藏着少女微笑
核心意象:
1. 昙花刺青——逆向生长的花卉,象征在腐朽中绽放的生命力
2. 潮间带生态——每日被海水淹没又显露的过渡区,隐喻迷茫与觉醒的反复
3. 荧光夜光藻——需要外力扰动才会发光的生物,指向被动等待到主动创造的转变
建议采用非线性叙事:以陈潮生五年后策展为框架,通过生态瓶装置艺术倒叙往事。每个玻璃瓶封存着不同海洋元素(沙粒、贝壳、荧光液体),对应记忆碎片的重组。这种结构既能呈现颓废美学,又暗合潮汐涨落的天然节律。
Hailuo 01-Director
提示词优化
720p
内容由AI生成